“試水”金融保險業(yè)務,數字人民幣應用場景持續(xù)擴圍

2022-06-24 17:45:05 NEW財金 微信號 

日前,全國首張數字人民幣車險保單正式誕生。車主姜先生通過陽光保險的“陽光車·生活”APP,使用數字人民幣支付的方式為自己的愛車完成了車輛保險費用繳納。這標志著數字人民幣在車輛保險應用場景成功落地。

2021年以來,數字人民幣越來越頻繁的出現在公眾視野中,業(yè)務試點穩(wěn)步擴大,應用場景“遍地開花”。截至2021年末,數字人民幣試點應用場景已超808.51萬個,累計開立個人錢包2.61億個,交易金額875.65億元。

2022年北京冬奧會以來,數字人民幣試點再度提速,一個明顯的趨勢是,應用場景由此前的消費場景進一步擴展至金融保險場景。這背后隱含了怎樣的信號?數字人民幣還將帶來哪些想象?

01

消費成高頻應用場景

截至目前,數字人民幣試點城市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張家口、雄安新區(qū))、大連、上海、蘇州、浙江(杭州、寧波、溫州、湖州、紹興、金華等)、福建(福州、廈門等)、青島、長沙、廣東(廣州、深圳)、海南省、重慶、成都、西安等23個地區(qū)。

數字人民幣已在批發(fā)零售、餐飲文旅、政務繳費等領域形成一批涵蓋線上線下、可復制可推廣的應用模式。由于數字人民幣定位為M0(現金),所以消費場景一直是數字人民幣的高頻應用場景。

在剛剛過去的618購物節(jié),數字人民幣的表現就非常亮眼。京東科技發(fā)布的戰(zhàn)報顯示,2022年京東618期間,京東科技攜手銀行在全國23個城市發(fā)放千萬元數字人民幣紅包,用戶在京東使用數字人民幣消費金額達4億元,同比增長超18倍,超過2020年12月數字人民幣開始在京東試點至2022年5月以來的交易總和。

在全國各個試點地區(qū),派發(fā)數字人民幣消費券或紅包已成疫情以來各地刺激消費、重振經濟的主要手段。例如,4月26日,深圳福田區(qū)通過微信支付,向在深用戶發(fā)放總額為1500萬的數字人民幣紅包,首次集合八家數字人民幣試點銀行,覆蓋餐飲、商超等全類型消費場景,下起了新一輪“紅包雨”,助力疫情后恢復消費者信心。

同時,數字人民幣繳稅業(yè)務等領域也有應用場景落地。2021年11月份,首筆數字人民幣“財稅庫銀T+0模式”繳稅入庫業(yè)務在雄安新區(qū)辦理完成,標志著雄安新區(qū)數字人民幣繳稅業(yè)務成功落地。自4月以來,浙江多地探索數字人民幣從稅(費)款繳納到國庫入庫對賬全流程線上流轉,完成數字人民幣稅費繳納業(yè)務全場景落地。截至目前,杭州、紹興、金華等浙江數字人民幣試點城市,均實現了稅費繳納業(yè)務應用。

02

金融場景應用頻繁落地

近來越來越多的跡象顯示,數字人民幣試點應用場景已突圍至金融領域。

去年9月,持牌外資消費金融公司捷信與工商銀行聯手,開啟數字人民幣在消費貸場景的試點。

今年4月23日,全國首批數字人民幣線上貸款落地青島,山東國晟小額貸款有限責任公司聯合工商銀行青島市分行共同完成了數字人民幣在線上小額貸款場景的試點應用,青島成為全國首個“嘗鮮”數字人民幣應用小額貸款場景的城市。

5月26日,廈門市住房公積金中心發(fā)放首筆數字人民幣住房公積金貸款44萬元,這是全國住房公積金行業(yè)在數字人民幣住房公積金貸款應用場景上的首創(chuàng)性突破。此前,數字人民幣在住房公積金領域有所應用,但多聚焦于住房公積金的繳存、提取等方面。另外,數字人民幣在租房補貼方面也有探索。

6月,農業(yè)銀行的一家分行以數字人民幣形式向一家受疫情影響的混凝土生產商發(fā)放普惠貸款150萬元。

6月,建設銀行手機APP顯示,該行目前推出了數字人民幣理財服務功能,并為客戶提供了兩款理財產品,用戶將在該行開立的數字人民幣錢包升級為“一類錢包”即可購買。

隨著試點地區(qū)和試點業(yè)務的不斷擴容,數字人民幣錢包已經積累了可喜的用戶數量,為金融服務功能推廣打下良好的條件。同時,數字人民幣可擴展和可定向的特性讓其在保險、信貸融資等金融場景擁有較高使用價值。

03

對M0定位的突破?

然而,考慮到央行一直強調數字人民幣定位為M0(現金),業(yè)內也開始討論數字人民幣在金融場景的應用是否意味著對M0定位的突破。也有聲音指出數字人民幣不應再定位于M0,這將對其未來發(fā)展產生限制,而應直接定位為M1(狹義貨幣,即M0+企事業(yè)單位活期存款)、M2(廣義貨幣,即M1+企事業(yè)單位定期存款+居民儲蓄存款)。

在前述的幾項試點貸款業(yè)務中,我們對數字人民幣的參與深度尚不得而知。不過,捷信對描述其數字人民幣消費貸項目時稱,“在消費者貸款申請成功、順利取得商品后,捷信直接將貸款金額,通過數字人民幣代付給到商家的數字人民幣錢包中!

也就是說,信貸業(yè)務的流程并沒有變化,只是在放款之后,將款項兌換為數字人民幣作為貨款支付給了商家。如果說其他幾項試點貸款業(yè)務與此相同,那么數字人民幣只參與了兌換和支付環(huán)節(jié),并沒有突破M0的定位,進入M1、M2的范疇。

此前央行副行長范一飛曾撰文指出,隨著信息技術發(fā)展,批發(fā)資金依托支付系統(tǒng)實現了電子化,支持M1和M2流通的銀行間支付清算系統(tǒng)(如大小額支付系統(tǒng)和網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統(tǒng)等)、商業(yè)銀行行內系統(tǒng)以及非銀行支付機構等各類支付系統(tǒng)不斷完善升級,較好地滿足了經濟發(fā)展需要。用數字人民幣替代M1和M2,既無助于提高支付效率,也會造成現有系統(tǒng)和資源的巨大浪費。

如果說僅僅是貸后支付貨幣形式上的變化,那么在貸款場景使用數字人民幣的意義和必要性是否會大打折扣?其實不然,從金融機構端來看,數字人民幣“可溯源”、可搭載“智能合約”的特性,可以追蹤資金流向,實現貸后資金的有效管理,避免資金違規(guī)使用。

概括起來,在需要定向支付或進行資金流向監(jiān)管的場景,數字人民幣因其技術特性將會非常適用。這便是數字人民幣為什么被大量應用于消費券定向發(fā)放和住房貸款業(yè)務上。

當前數字人民幣已經在消費、政務、金融等場景嶄露頭角,不過隨著試點測試深入推進,數字人民幣研發(fā)在彰顯便捷性、優(yōu)化普惠性、突出創(chuàng)新性、保障安全性、體現合規(guī)性、加強可持續(xù)性等方面也面臨新情況新問題,有待進一步深化研究和探索。

央行此前召開的數字人民幣研發(fā)試點工作座談會強調,數字人民幣研發(fā)試點要堅持體現“人民性”,在拓展金融服務覆蓋面,提升普惠金融服務水平,助力地方經濟發(fā)展,支持數字政務建設,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改善營商環(huán)境等方面發(fā)揮更大作用。要堅持市場化,在數字人民幣發(fā)展、推廣、普及過程中,政策設計要充分激發(fā)金融機構、科技企業(yè)、地方政府等各方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在推動運行中要鼓勵競爭。要堅持法治化,依法合規(guī)開展各項工作,前瞻性地開展法制建設,保障好數字人民幣體系的安全性,把握好隱私保護和預防犯罪之間的關系,深入研究對金融體系等多方面的潛在影響。

 

(責任編輯:曹言言 HA008)
看全文
寫評論已有條評論跟帖用戶自律公約
提 交還可輸入500

最新評論

查看剩下100條評論

熱門閱讀

    和訊特稿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