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 程維妙)包商、恒豐和錦州銀行風險處置進展如何?5月10日,央行在2020年一季度貨幣政策執(zhí)行報告中透露,包商銀行已將部分業(yè)務、資產及負債分別轉讓至蒙商銀行和徽商銀行,蒙商銀行5月6日起正式對外營業(yè)。恒豐銀行改革重組方案順利實施,錦州銀行改革重組取得階段性進展。
具體來看,包商銀行因出現嚴重信用風險,自2019年5月24日被央行、銀保監(jiān)會依法接管;2019年6月完成大額債權收購與轉讓,7月-9月完成了清產核資,10月起接管領導小組啟動了包商銀行改革重組事宜。2020年4月9日,銀保監(jiān)會批準了新銀行即蒙商銀行的籌建申請;4月29日,銀保監(jiān)會內蒙古監(jiān)管局批準了蒙商銀行的開業(yè)申請;4月30日,蒙商銀行完成工商登記,依法設立。
央行在最新報告中稱,總體看,果斷實施接管避免了包商銀行風險進一步惡化,在最大限度保護存款人和客戶 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穩(wěn)定大局的同時,依法依規(guī)打破了剛性兌付。同時,央行充分發(fā)揮了“最后貸款人”作用,有效遏制了包商銀行風險向其他中小金融機構蔓延,守住了不發(fā)生系統(tǒng)性風險的底線。
恒豐銀行是12家全國性股份制銀行之一,也是山東省唯一一家全國性商業(yè)銀行。2017年底,恒豐銀行發(fā)生“蔡國華案”,高管違法、股權混亂、資產質量差、流動性緊張,銀行面臨較大風險。2019年,恒豐銀行獲中央匯金等入股。今年1月12日,新華社消息稱,恒豐銀行1000億元戰(zhàn)略投資資金全部到位,標志著該行改革重組工作基本完成。
已在港上市的錦州銀行,去年4月遲發(fā)財報事件引爆股東關聯貸款額度高、內部系統(tǒng)混亂等一系列問題。去年7月,工行、中國信達、長城資產三家機構亮相為錦州銀行戰(zhàn)投,之后錦州銀行高層大換血。分析人士認為,對于流動性困難的中小銀行而言,一些政策性銀行通過市場化方式接管相對弱勢的銀行,有助于改善市場信貸失衡。
央行表示,高風險中小金融機構處置取得階段性成果。積極化解一些城市商業(yè)銀行、農村商業(yè)銀行、農村信用社多年隱藏的風險,最大程度保護債權人合法權益。推動省級人民政府“一省一策”制定中小金融機構風險處置規(guī)劃。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