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穩(wěn)健、財政積極,下半年有可能提前使用明年專項債額度

2022-07-26 10:57:55 第一財經(jīng)  周艾琳

  導語:提前使用明年的專項債額度的選項概率最大。

  二季度,中國GDP同比增長0.4%,仍逆勢取得正增長。不過,面對全年5.5%的增速目標,這也意味著下半年穩(wěn)經(jīng)濟的壓力攀升。

  多位接受第一財經(jīng)記者采訪的經(jīng)濟學家和分析師認為,面對海外猛烈的“加息潮”,以及中國CPI溫和上升,國內貨幣政策難以大幅寬松,下半年降準、降息的概率已下調。財政發(fā)力將扮演主要角色,下半年有可能提前使用明年專項債額度。

  信達宏觀首席分析師解運亮告訴記者:“1~6月新增專項債累計發(fā)行3.4萬億元,進度達到了93%,約66%投向了基建領域。下半年,提前使用明年專項債額度的概率最大,各方面阻力最小,項目儲備也十分充分。明年當中國經(jīng)濟進入復蘇階段后,債券發(fā)行的需求會相應減少,因而這種騰挪的操作更有助于經(jīng)濟平穩(wěn)過渡!

  中國CPI溫和攀升、貨幣政策難大寬松

  6月全國CPI同比上漲2.5%,超出Wind一致預期的2.4%,漲幅比上月擴大0.4個百分點,其中豬肉價格上漲是CPI走高的核心原因。

  中國對于通脹的態(tài)度始終較為審慎。央行行長易綱在4月表示,中國貨幣政策的主要目標是穩(wěn)定物價和就業(yè)。通脹還影響到中國家庭債務與GDP之比。去年,中國家庭債務與GDP之比從2008年的17.9%躍升至61.6%。

  目前豬周期處于上升趨勢。作為豬肉供應的領先指標,能繁母豬存欄從去年7月開始下降,因此,機構認為,豬肉價格將在今年下半年反彈。

  解運亮表示,豬周期對中國通脹是非常關鍵的變量,因為豬價波動夠大,權重夠高(2%~3%),一般情況下要高于糧食、蔬菜。非洲豬瘟時期,中國豬肉價格同比漲幅最高一度達到130%;下跌以來,今年上半年,中國豬肉價格同比降幅達50%。

  今年三季度開始,豬周期進入新一輪上升期!皬哪肛i懷孕到肉豬出欄,整個時間大致是10個月,所以能繁母豬存欄領先于豬肉價格10個月。去年6月時,能繁母豬開始進入下行期,這就意味著未來的豬肉供給會減少,10個月之后,也就是從今年4月開始,實際上豬肉價格就該進入新一輪上升期了!彼Q。

  不過,相比2019年由非洲豬瘟引發(fā)的豬價大漲,各界預計此次價格將溫和攀升。法巴中國首席經(jīng)濟學家陳興動告訴記者:“在某些月份,總體CPI可能會超過3%的目標。但我們不認為僅豬肉價格上漲就會導致廣泛而持久的通脹壓力,消費也可能會繼續(xù)抑制核心通脹。此外,最近油價的調整可能會緩解CPI的壓力。”

  野村中國首席經(jīng)濟學家陸挺對記者提及,考慮到能源供應仍然偏緊、我國糧食價格仍一定程度上受到國際糧價高位運行的影響、疫情防控形勢向好的趨勢等原因,預計CPI在下半年或存在一定的上漲壓力。疊加上周央行逆回購規(guī)模下降,小幅凈回籠資金,一定程度上引發(fā)了市場對貨幣寬松預期的動搖。但在經(jīng)濟恢復偏弱的情況下,貨幣政策保持寬松的必要性依然較強,轉向收緊的可能性尚小。

  盡管如此,貨幣政策大幅寬松的概率也較低。各界預計7月美聯(lián)儲仍將加息75個基點(BP),高盛預計9月美聯(lián)儲還將加息50BP,11月和12月加息25BP,最終利率將達到3.25%~3.5%。歐洲央行也在上周意外加息50BP。

  機構紛紛下調了下半年中國降準降息的概率。陸挺稱:“我們曾預計基準的1年MLF(中期借貸便利)、1年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和7天逆回購利率將在今年下半年分別從目前的2.85%、3.70%和2.10%下調10BP。然而,中國與其他主要經(jīng)濟體(尤其是美國)之間的利差不斷擴大,以及增長放緩和房地產(chǎn)低迷對銀行盈利的壓力不斷加大,我們正在改變預測,不再預期下半年和2023年會降息。我們也不認為會加息!

  中國央行早前宣布,從4月25日起,對所有存款準備金率在5%以上的銀行降準25BP。陸挺稱:“再一次全面降準25BP的可能性也不大。原因在于,大多數(shù)小型銀行存款準備金率已非常接近5%的最低要求。而且,小銀行可能面臨越來越大的不良貸款壓力!

  特別國債難常態(tài)化、專項債額度或前置

  為了穩(wěn)經(jīng)濟,自4月降準以來,政策重點現(xiàn)已轉向財政政策和房地產(chǎn)行業(yè),陸挺也認為,這一轉變很可能在今年下半年繼續(xù)。

  7月初就有未經(jīng)證實的消息稱,中國財政部或正考慮將2023年新發(fā)行的1.5萬億元專項債券提前至今年發(fā)行。

  對此,解運亮對記者表示,中國下半年的重磅增量政策猜想大體包括增發(fā)建設國債、增發(fā)特別國債、增加今年專項債額度、提前使用明年專項債額度四種。

  具體而言,國債分為一般國債和特別國債。最大的區(qū)別在于,一般國債是計入財政赤字的,由財政資金承擔償還責任,而特別國債記入的是政府性基金預算,用政府性基金的收入作為還款來源;在債券募集資金的使用上也有區(qū)別,。一般國債在投向上的自由度非常廣,而特別國債對項目的收益有更高要求,項目的現(xiàn)金流將作為還款來源的重要補充。

  目前,增發(fā)國債和特別國債都存在一定制約。解運亮解釋稱,今年的確存在增發(fā)一般國債的需求,但壞處就是它會加大財政赤字的壓力,這構成發(fā)行的阻力;而特別國債從歷史上來看,基本是10年一遇,比如1998年、2007年、2020年發(fā)行特別國債的背景分別是亞洲金融危機、全球金融危機和新冠疫情暴發(fā)。2020年中國剛發(fā)行過特別國債,今年再發(fā)、將特別的工具常態(tài)化的可能性并不高。

  在擴大專項債發(fā)行方面,可以分成兩種情形,一種是增加今年的專項債額度,另一種是提前使用明年的專項債額度。如果是今年增發(fā),問題在于,今年的總額度已在“兩會”時確定,全年為3.65萬億元,截至6月已基本發(fā)行完畢,在8月底之前,會把這些募集的資金使用完畢。

  如果下半年還要提高當年額度,在歷史上并無先例;同時,3.65萬億元的規(guī)模和去年、前年相比已不算小;此外,如果直接增加今年額度,顯然會直接增加地方債務負擔。

  因而,機構普遍認為,提前使用明年的專項債額度就成了概率最大的選項,各方面阻力最小。目前項目儲備也十分充分,前期已儲備7.1萬個項目,上半年發(fā)行的債務已經(jīng)支持了其中金額為2.4萬億元的4萬個項目。就程序而言,由財政部門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出方案,然后由全國人大常委會來進行審議,通過之后就可以進行操作。而明年當中國經(jīng)濟真正進入復蘇階段后,債券發(fā)行的需求就會相應減少,因而這種騰挪的操作可能更有助于經(jīng)濟平穩(wěn)過渡。

(責任編輯:王曉雨 )
看全文
寫評論已有條評論跟帖用戶自律公約
提 交還可輸入500

最新評論

查看剩下100條評論

熱門閱讀

    和訊特稿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