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財富管理行業(yè)的發(fā)展和我國居民對財富保障認知的提升,風險管理開始成為財富保障體系的重要一環(huán)。財富管理行業(yè)在探索財富價值管理的同時,更多地開始思考,如何進一步正確引導客戶建立風險管理的價值觀;诖耍保險金信托作為財富管理信托業(yè)務的一個較新業(yè)務品類,正在迎來新的發(fā)展機遇。
據中國信托業(yè)協(xié)會發(fā)布的《2021年信托業(yè)專題研究報告》,2014年國內首單保險金信托落地,由此拉開了我國保險金信托的發(fā)展序幕。根據行業(yè)調研統(tǒng)計,2020年開展保險金信托業(yè)務的信托公司達15家,累計設立保險金信托7161單。
相對保險產品而言,保險金信托在財富保障基礎上有更多功能性擴展,設置也更加靈活和豐富,譬如,保險金信托資金分配可以更加平滑,可以進行有條件分配,還可以對分配設置禁止性條款。綜合來看,保險金信托可以解決更加豐富和立體的財富保障問題。
深耕保險金信托業(yè)務的中國銀行(601988)總行個人數字金融部私人銀行中心客戶經理張羽鳴認為,當前我國保險金信托的發(fā)展,已經激發(fā)了客戶從當下到長遠,從長遠到代際永續(xù)的視野。進一步看,保險金信托業(yè)務更加健康和理性的發(fā)展,還有賴于客戶更加理性的認知,從業(yè)者堅守初心,監(jiān)管更加規(guī)范的要求,也依賴于《保險法》和《信托法》的完善。
中銀三星人壽銀行保險部培訓團隊主管張桐認為,保險金信托可以較為精準地解決財富傳承的四個核心問題,即“為什么傳、傳什么、傳給誰、怎么傳”。未來伴隨著市場的發(fā)展變化,財富保障需求會呈現出多維度的分支,客戶了解信息的途徑、需要的服務模式及場景將會伴隨科技創(chuàng)新、文化創(chuàng)新產生新的模式,這也為保險金信托的發(fā)展帶來了機遇。
樹立風險管理的價值觀
當前,財富管理客戶的金融資產配置需求呈現更加豐富和立體的態(tài)勢。具體就財富保障而言,客戶和市場的認知不約而同地向“財富價值”回歸,即財富保障的出發(fā)點并不是財富,而是風險;財富保障不是保障財富,而是管理風險。
“事實上,每個人都需要主動風險管理!鲃印w現的是一種風險管理的理念。也就是說或,風險管理不是一個人的事,而是一家子的事;不是一時的事,而是一世的事;不是管理現在,而是管理未來。”張羽鳴對記者表示。
張桐表示,雖然目前公眾對保險還存在不同認知,但對保險作為風險管理技術的重要手段是有高度共鳴的!叭绻麅H是為了收益的增長,數字的增加,有很多金融工具可以發(fā)揮作用。但保險在風險管理過程中發(fā)揮的作用是非常獨特的。保險行業(yè)正是通過專業(yè)手段幫助客戶合理管理風險來貫徹和落實風險管理的價值觀!薄
不過,公眾雖然開始逐步接受風險管理的價值觀,但從“觀念”演變到“行為”,仍然有待時日,財富保障市場仍然在走向成熟的階段之中。
據2022年初中國銀行私人銀行發(fā)布的《中國上市公司創(chuàng)始人財富價值管理白皮書》,受訪企業(yè)創(chuàng)始人中,有47.6%至今沒有進行任何壽險規(guī)劃。也就是說,作為本應最重視風險管理程度的人群,仍有超過半數在面對身故這樣的重大風險時是“裸奔”狀態(tài)。
張桐指出,在業(yè)務實踐中,有很多客戶表示有風險管理的需求,也曾經動過配置保險的念頭,但遲遲沒有進行系統(tǒng)化的風險管理安排!斑@類客戶群體往往是身邊有人遭遇到風險事件后才會刺激自己一次性配置大量保險產品,其實這些都不是正確和主動的風險管理價值觀!薄
事實上,前述現象可以用心理學中的“損失敏感效應”理論來進一步揭示!皳p失敏感效應”是說,損失引起人的情緒波動幅度大大高于收益,大多數人對損失更加敏感。
“我們一直傳遞的理念就是,要有正確和主動的風險管理價值觀。”張羽鳴認為,專業(yè)從業(yè)人員有責任、有義務幫助客戶樹立正確和主動的風險管理價值觀,通過建立科學、有序的風險管理體系,實現財富保障的作用,這也應當成為財富保障的新趨勢。
“保險+信托”,為何要向前一步?
近年來,我國居民對保險的接受程度和配置意愿都在逐步增強,反映在行業(yè)數據上,就帶來了保險密度、保險深度、保費規(guī)模等不同程度的提升。同時,在財富管理和配置中,保險仍然具有“基石資產或者兜底資產”的一個獨特身份和屬性。
張桐建議,由于風險無時無刻客觀存在,并且無法從根本上消除,所以在選擇保險保障這一動作上,我們至少應當擁有兩個基礎觀念:一是要正確理解風險,二是要趁早作出行動決策。張羽鳴進一步補充道,在進行保險產品配置時,要注意產品的功能,爭取一個產品解決一個主要問題。
對于保險金信托服務而言,保險配置變成了其中的一個階段。換言之,保險金信托就是把保單的相關權力和利益放到信托里,實現保險和信托的結合。信托設立時,將保單相關權利和利益的受益人變更為信托,風險事故發(fā)生后或者滿足保險合同約定的給附條件時,保險公司向指定的信托賬戶支付保險金,按照信托合同約定進行資金的投資和分配。信托是對保險的加持和延續(xù)。
張羽鳴介紹,相對保險產品而言,保險金信托要有很多擴展。“保險金信托更加靈活和豐富,例如未出生的人也可以作受益人。資金分配也更加平滑,保險金在往往是一次給付,保險信托則能更靈活,比如有固定分配,就是約好了周期頻率按期給;有條件分配,比如婚慶金、生育金、事業(yè)金、醫(yī)療金、置業(yè)金、教育金、臨時生活備用金等等;還能設置一些禁止條款。正是因為保險金信托可以解決客戶更加豐富和立體的問題,所以我們會鼓勵有這些類似財富保障需求的客戶在配置保險產品之后,再向前一步,配置保險金信托。”張羽鳴說道。
張桐認為,保險金信托可以較為精準地解決財富傳承的四個核心問題,即“為什么傳、傳什么、傳給誰、怎么傳”。
“首先,我們看到主要的客戶群體的一個共性特點是年齡在55至65之間,女性居多,有一定的財富積累,并且開始考慮代際傳承的問題;其次,傳的是保險金,尤其是壽險和年金險產品中的身故保險金,被保險人身故之后,保險金成為信托財產,可以根據信托安排進行管理和傳承,這是典型的代際傳承。第三,傳給誰,就是信托的受益人,這部分的設計比保險受益人要更加豐富和靈活。最后是怎么傳,就是要成立保險金信托,并將保單受益人變更為信托!睆埻┍硎尽
談及保險金信托的發(fā)展趨勢時,張羽鳴表示,保險金信托在國際上不是新鮮事物,早在100多年前,在英國就出現了“信托安全保險”。保險金進入中國的時間并不長,2020年之后開始迅猛發(fā)展,但發(fā)展的速度不容小覷。
“當然,保險金信托業(yè)務更加健康和理性的發(fā)展,還有賴于客戶更加理性的認知,從業(yè)者堅守初心,監(jiān)管的規(guī)范和要求,也依賴于《保險法》和《信托法》的完善。但無論如何,保險金信托的發(fā)展,已經激發(fā)了客戶從當下到長遠,從長遠到代際永續(xù)的視野!睆堄瘌Q說道。
最新評論